1月27日,本学院廖振良教授与新疆大学合作撰写的论文“Flexibility is needed in China’s national carbon market”以通信(Correspondence)形式在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
中国已于2021年7月16日启动全国碳市场,该市场已经超过了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 ETS),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目前全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执行的是行业基准法,没有考虑地区差异性。为使这样一个巨大而统一的碳市场保持稳定运行,该论文建议在全国碳市场中增加跨区域合作“灵活机制”,即:在配额分配中考虑地区差异性,对于交易主体跨区域投资碳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允许被用于抵充其碳排放配额的清缴。
我国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可以简述为“西部供应,东部消费”。西部(包括部分中部)地区生产的大量能源被输送到东部地区使用。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能源的消费及缺口日益增加,在本地进一步碳减排的潜力较小、成本较高。在全国碳市场中设置跨区域合作“灵活机制”,能使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携手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跨区域的联合履约、合作共赢。对于东部能源净输入地区而言,可以借助此类灵活机制,大幅降低减排的成本;对于西部等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能源生产及净输出地区而言,可以获取减排资金和先进的减排技术。灵活机制不仅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而且能够顾及到转型过程中公平性问题的解决。给予全国碳市场更多的灵活性,将有助于中国克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并且激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作为Nature子刊,目前Nature Climate Change的影响因子为25.29。廖振良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和通讯作者,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为第一单位。
论文链接:https://rdcu.be/cFP7i
论文配图:西电东送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