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给张楠约采访时间时,电话那端传来柔和的声音,和印象中风风火火的创业者颇有出入。
不过,可别小觑这个85后女生。翻开她的履历,着实让人想“点赞”:大学时念最心仪的专业、利用所学赚得第一桶金、赴美做交换生、毕业即创业并一路风生水起,期间,结婚生子——按传统意义上所谓成功的标准来定义,其人生规划堪称“童话”般完美。
“是刻意经营么?”记者问张楠。
“倒也不是说刻意,很多事情水到渠成吧。什么事我都喜欢试一试,不尝试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拿着记事本的张楠依旧带着浓浓的书卷气。
公司命名“同化”,张楠说:“我有个‘同化’梦,梦想已经起步,希望能与所有怀揣梦想心系祖国的创业青年共勉。”
● 创业缘起
2005年,山东姑娘张楠考入我校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她说:“从小我就喜欢大自然,以投身环保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从小到大都是班级第一名的张楠不是“死读书”的类型,她遇事肯动脑筋,爱琢磨,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大一寒假期间的经历成为张楠日后创业的缘起。
2005年寒假,张楠回山东淄博过年,无意间发现当地居民因为废弃物堆放污染问题引发纠纷。
“可否将废弃物处理后变成有效利用的资源?”张楠问自己。
说干就干,张楠回到母校,借用高中实验室动手做起了实验。经过反复实验,居然真让张楠取得了成功——废弃物降解后得到了无害的有机材料纤维素。这些像面粉一样白白的粉末状物体含有的商业价值不可小看,当时正是朝阳行业的合成革市场对此需求旺盛。以往添加到合成革中的有机材料纤维素主要来源于精制棉原料,价格不菲。从废弃物中提炼有机材料纤维素,还是新鲜事儿,没人做过。
兴奋劲过了之后,张楠迅速和当地化工厂联系,尝试将成果放大,推向市场。张楠的策略是不找大厂家,只找小工厂。张楠说,小工厂门槛相对较低,更容易接纳大学生的创新成果。整理好试验数据、优化产业化工艺、调研目标市场后,终于有一家工厂被张楠的诚意和技术所打动,厂家同意进行中试。与此同时,张楠申请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项专利。
厂家将张楠从废弃物中提炼出来的纤维素带到最热闹的合成革产地温州,物美价廉的有机材料纤维素一下子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化工厂立即与张楠签订合同,并决定专门建立一条生产线,张楠被聘为技术指导。
张楠说:“就这样,我挣到了第一桶金。”
让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到成果中试,再到产业化,张楠首次试水“创业”,干得漂亮。
回顾这段经历,张楠很感概。她说:“创业要贴近现实,关注别人容易忽略的地方,然后用巧妙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创业中,研究成果的科技含量有多少不是决定创业成功的关键,关键在于将与研究成果有关的资源进行重组和配置,让成果得到市场认可,并快速转化放大。”
● “学霸”诞生记
如果给大学时代的张楠加一个标签,“全能型学霸”当之无愧。
张楠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乃至体育等等方面的才能在大学期间均得到了全面锻炼和施展。
除了试水“创业”,张楠还进过学生会、做过网站推广、跑过马拉松、发动同学去支教、赴美学习过……“大学期间做任何事情,成本都比较低。”如今的张楠说起当年的折腾劲,更习惯用成本高低来形容。
大二一开学,张楠就辞去了学生干部工作,她说,要把时间花在不一样的事情上。张楠开始在课余做人人网的校园推广,因为业绩可观,一度成为上海区校园大使,持续了一年。
大二暑假,张楠发动了7位同学去云南支教。将课余生活掰成很多块的张楠还抽空跑起了马拉松,这位大学同学眼中“特别能跑”的女生没有辜负同学们的期望,在17000余人参加的2006年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名列第406。张楠说:“我小时候身体不好,为了改善体质每天放学都坚持跑步。没想到长大后成了班上体育成绩最好的女生。”
进入大三后,张楠获知有机会去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做8个月的交换生,原本就有赴美读研念头的张楠马上行动起来。该交换项目的一些工作尚未完全落实,很多事情都需要张楠和同学自己去联系、处理。经过她们的不懈努力,最终,张楠和另外3名同学成行。
在美国8个月的学习和生活张楠很适应,她不仅得到了美国导师的认可,门门成绩几乎都是A,关键是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美国和中国的环保发展所处的阶段不一样,环境治理的理念和策略也存在较大差异”,张楠的留美读研梦开始动摇。同时,张楠发现之前自己在实验室提炼到的纤维素在美国已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方向。它性质独特,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科学家希望能用它替代石油基等污染性传统材料。
张楠第一次意识到,也许自己可以通过实业来实现环保梦。
回国后,张楠重新进行市场调查,写创业计划书,并以有机材料纤维素项目成功申请到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分基金。
2009年,张楠凭借赚取的第一桶金和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分基金支持,用50万元资金成立上海同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学生到企业创始人的转身。
● “同化”萌芽
“做学生时忙,开了公司更忙,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谈到创业初期的艰难,张楠至今都对我校产业办、同济科技园有限公司诸多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感念不已。
“学校在为创业的学生提供孵化服务方面做得特别周到。”张楠告诉记者,公司刚成立时,有老师帮忙工商注册银行开户,有老师负责财务指导代理做账。“第一次谈大客户,好几位老师陪我一起去,让我心里特别踏实温暖,至今铭记在心。在我从学生到企业创始人的过渡过程中,学校和科技园的帮助发挥了很大作用。”
将创业之初的艰难形容为披荆斩棘一点都不为过。
公司成立的前六个月,颗粒未收。
“从废弃物中提取有机材料纤维素,虽然是我的专利,但是事隔几年,市场在变化,国内出现一批小工厂模仿生产,这一方法已经被利用到极致。”怎样让“同化”活下去——那时的张楠每天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那就专注于技术改进和产品定制。”张楠分析市场形势和自身优势后,确定了公司的发展思路。她告诉记者:“面向市场最重要。也许我们的材料是最好的,但是不是最合适的。关注应用领域,发现市场需求的关键点,提供最精简最经济的解决方案。”
张楠和一起创业的同事讨论后,决定背水一战,放弃中间商,直接开拓终端企业,利用终端用户的一手实验数据完善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没有中间商提供现金流的保障,团队破釜沉舟,用尽一切努力,最终说服了合成革龙头企业与“同化”建立联合实验。
半年内,团队扎根实验室,研究国内外同类型产品性能及应用中的问题,结合厂家生产方式作出最优的产品方案并作出详细的对比分析。“我们曾押车1200公里以确保样品及时送达客户;当客户生产工艺出现问题时,我们背着20公斤的设备,赶赴现场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领先的技术、优质的服务,最终打动了龙头企业。第一笔5800元的订单摆在同济科技园办公的张楠面前,张楠说:“那天的同济园见证了‘同化’这粒种子的萌芽。”
以龙头企业的订单为敲门砖,张楠由此推开合成革有机材料纤维素市场的大门。
● 二次创业
合成革有机材料纤维素市场的大门被打开后,“同化”发展进入快车道。
张楠说:“在开始的两年里,我们与超过30个运输企业和个体户谈判,解决货物长途运输及时安全的问题;我们跋涉4000公里在新疆驻扎半年,搜集最好的原材料;我们跑遍山东所有大的废旧机械处理厂,寻找便宜的可改造的生产设备;我们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让每一位团队成员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
2010年,合成革市场出现萎缩的迹象,张楠开始寻找新的领域。她称之为“二次创业”。
通过对市场前景的研判,张楠决定进一步拓展材料选择和应用领域,基于废弃物资源化再生纤维素材料深度开发,并把研究范围延伸到有机纤维研究。产品应用着重向复合材料增强、有机助滤、生物营养、食品医药等多领域拓展。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同化”陆续开发出微晶纤维素(mcc)、纳米纤维素(ncc)、纳米原纤化纤维素(nfc)、饲用粗纤维、疏水纤维、纤维助滤剂等多项技术及材料。
“同化”核心竞争力日益凸显,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天然有机纤维机理及其应用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具备纳米纤维素产业化基础的公司。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现有专利16项,每年新增20%。“同化”还成为上海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浙江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多个高校展开密切的技术合作。
这粒种子在张楠的眼中慢慢长成小小的树苗。成立至今,“同化”先后荣获上海最具活力科技企业、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优秀思源企业与优秀资助企业、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张楠获得2013年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建功立业奖、2014年福布斯杂志评选的30位30岁以下创业人物等荣誉。2011年,公司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业接力基金投资,完成第一轮融资,成立了第一家子公司,目前张楠正在计划今年年底引进新一轮投资。
在收获事业的同时,张楠还收获了爱情和家庭。公司成立后,张楠将自己的先生、我校工业设计专业2010届毕业生崔永坤拉入团队。一个负责技术、管理,一个主管生产、市场,各尽其长。
采访最后,记者问张楠:“一个好的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张楠回答:“好的企业家应该是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他应该承担家庭责任,为父母妻儿营造幸福生活;应该承担行业责任,引领行业技术方向,把关产品质量,协助维护行业环境;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解决就业,增加税收,做慈善事业。”